編輯:馮紅玲
發(fā)布于:2019-05-27
楊稼生,1931年10月10日生,祖籍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,1963年到舞鋼市工作生活至今。民盟盟員。曾任民盟河南省委委員,河南省政協(xié)六、七兩屆委員,舞鋼市政協(xié)三、四兩屆副主席。河南散文學會理事。
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曾出席全國第一次青年文學創(chuàng)作會。1957年以后,自學林業(yè),在舞鋼市北灣廣植泡桐、毛竹,獲許昌地區(qū)和舞鋼市重大科技成果獎。中央林業(yè)部偕北京電影制片廠來舞鋼錄制北灣泡桐、毛竹,輯入科教電影《綠化祖國》,于植樹節(jié)上映。泡桐成材后,伐木工程持續(xù)二年有余,木材出口海外。

改革開放后重新握筆,以數(shù)十篇紀實文字向臺灣、向美國介紹大陸風土人情。使舞鋼風光和平頂山風光得以在臺灣展示,引發(fā)臺胞回鄉(xiāng)探親投資熱潮。
散文《失卻的童話》獲十七屆世界華文文學獎,主辦單位《聯(lián)合報》副總編痖弦先生2000年5月探訪舞鋼,并演講。舞鋼,以及舞鋼人,進入海外華人文化視線。“舞鋼”這個地名,在美國《世界日報》陸續(xù)出現(xiàn)。
散文《購糧本·記工本》收入《河南1917—1987文學大系》。
散文《今天,您好!》由1999年第一期《美國讀者文摘》選作卷首語刊出。
散文集《海藍海藍的眼睛》由河南團省委評為“青少年優(yōu)秀讀物”。
文化隨筆《文化這個韌帶》《獨以儉素為美》獲全國一等獎。
《自筑籬笆》《第一課》(選自《叩問童心》)《海藍海藍的眼睛》收入海峽兩岸語文教材。
1992前在海峽兩岸共出版散文集五部。1992年以后刊出文章222篇。略分為《文化關懷》《風物關懷》《親情關懷》《童心關懷》四卷不足60萬字。其中,也不乏經(jīng)《參考消息》轉載回大陸的。現(xiàn)選取精粹30萬字,以《北灣》為書名出版。
海峽兩岸共出版散文集六部:《海藍海藍的眼睛》《我女兒必經(jīng)此地》《楊稼生散文》《叩問童心》《今天,您好!》《北灣》《兩岸書》。